当前位置: 首页 > 生活 > 正文
别了,疯狂的学科培训
来源:    时间:2021-12-29 09:28:14

  别了,疯狂的学科培训

  ■ 专栏

  公立学校和政府积极补位,“双减”政策在中国社会的认同度达到了新高度。

  “破局2021”——沸腾年终策划系列①

  2021年4月初,聚焦教育竞争的电视剧《小舍得》开始上线热播。荒诞的是,《小舍得》试图告诉我们教育竞争和过度鸡娃是错的,但很多观众反而得出了相反的结论: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,不让孩子参加校外培训和“教育军备竞赛”才是一个家庭最大的风险。

  今年5月,几乎就在《小舍得》迎来大结局的同时,“双减”这个关键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公共舆论之中。5月21日,《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审议通过。7月24日,《意见》全文公开,标志着“双减”政策的正式落地。《意见》明确指出:“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、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”。当天,相关企业股价大跌。

  事实上,“天下苦学科培训久矣”固然是一个社会共识,但“中国家长”从来都不是一个集合概念,在共识之中也隐含了无数相互抵牾的利益诉求。因此,在作为普遍性的“双减”政策背后,如何接受和容纳这种多样性,考验着一个社会精细管理的能力。

  在“双减”政策刚刚出台之后,很多家长最关注的其实还是校内教育如何“补位”以满足学生多样性需求的问题。随后,除了延迟放学时间外,很多地方出台了“暑假托管服务”,指导学生在校完成暑期作业的同时,开展阅读、美术、书法等活动。在公立学校和政府积极补位的情势下,至此,“双减”政策在中国社会的认同度达到了新的高度。

  “双减”政策应当是一个进行时,在落实推进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自我进化,不断回应中国社会不同群体的“精细化需求”。从这个理念出发,我们可以关注的事情还很多:当校外培训机构的老师大量转业,社会如何更加妥善地解决他们的工作问题,而不是嘲笑他们入错行;取消校外培训是一个国家大政,但像俞敏洪他们这样的从业者,公共舆论是否应当为他们的体面退出和寻找新方向鼓更多的掌,而不是嬉笑和讥讽;对于天赋过高或跟不上学校教育的孩子,“双减”政策能否满足正常辅导的多样性需求,比如,北京最近就建立了公办老师网上辅导平台。

  此外,我们固然要为公立学校积极补位喝彩,但老师们由此多出的负担和减少的休息时间如何妥善对待;是否要支付合理的“加班费”;同时以更大的力度扩招老师……在长期坚持“双减”政策的基础上,我们可以让“双减”变得更有包容性,容纳更丰富的多样性。如此,当我们在2021年岁末向疯狂的学科培训说再见之时,我们的挥别姿势会更加坚定、自信与勇敢。

  □张明扬(媒体人) 【编辑:陈海峰】

X 关闭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南非地产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沪ICP备2022005074号-13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